ginno518

从苔条油占子说开去


(图片来自网络)


真爱最近回了上海一趟,特特地地到淮海路的哈尔滨食品厂给我带来一斤苔条油占子(不,这不是安利),把我感动的不行,当场挤出两滴泪。不过后来才知道她自己到对面的光明邨买了肉月饼吃没告诉我也没带给我(对,这才是安利)。不能忍。决定取关一个星期。


吃了那么些年的苔条油占子,我还是只认哈尔滨做的——又松又脆,baking powder放的正正好,苔条味道也浓,吃到嘴里就停不下来。所以从前天到今天,一斤苔条油占子只剩下了一个装它的油纸袋子:

上海哈尔滨食品厂

中华老字号

创建于1936年


1936年,祖籍山东的杨冠林来到上海,开了一个门面,叫“福利面包公司”。这个人年轻的时候曾在哈尔滨和海参崴做学徒工学做面包,学得一身好手艺。后来大约因为面包确实做得好,尤其是俄式的面包蛋糕点心饼干,又善于经营,门面就开到了六开间。福利面包公司也改名叫做哈尔滨面包厂。1949年,又更名叫做哈尔滨食品厂。


以上是我google和百度所得的全部。

是百年前一个叫做杨冠林的、凭着一身手艺一手创建了哈氏的人的全部


学一门手艺不容易。尤其是做学徒工的——教会了徒弟,师傅就要没饭吃了——于是又要讨好师傅,又要聪明能自学,搞不好还要偷师,可见其中艰辛。一做就是十几年。


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几年呢?


我只能想象一下杨冠林的一生:算他到上海来开门面的时候是2X岁。当时他已有一点小钱,才能到上海租个门面,那么2x岁真的已经是往小里算了。所以他大约是出生在1910年或更早。1936年的时候,或者因为日本占了东北不好生活,或者他小有成就决定往南发展,他来到上海,开始做面包。他的俄式面包蛋糕点心饼干做得十分好,很受欢迎——尤其是罗宋面包,外面一层硬硬的crust,里面却是绵软的带着奶香,两头特别硬,切下来,泡在罗宋汤里,是洋场里少爷小姐们的最爱。

于是这一做就做过了汪伪,做过了抗战,做过了内战,做到了解放。整整13年,他和他的罗宋面包们在风雨飘摇中没有变软没有变糊,直迎接到了新中国的曙光。那年他4x岁。已经接近一个老师傅了,手下也颇有一些学徒工,厂子越发大了,也许已经不常自己做面包,而是都交给下面的人。老板嘛,就该负责想想新的recipe。

又过了几年,也许他快50岁了,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词,叫做“公私合营”。合营就合营吧,于是他和他的罗宋面包们在合营的春风下继续硬着两头。再后来,他不是老板了,也不能想recipe了,他每天要学习,给他的学徒工做副手。再再后来,他连面包也做不得了,他要下放,要劳改。不过还好,他的罗宋面包们两头还是硬的——当然,其实他5x岁的时候这些就已经不再是他的罗宋面包了。

这一下放,就从快60岁的糟老头放到了快70岁的糟老头。

再再再后来,,,他大约已经没有再再再后来,他硬硬的罗宋面包们也同样没有再再再后来——哈尔滨已经不再卖罗宋面包,只有苔条油占子,飘过来这边,装在一个写着“创建于1936年”的袋子里。



评论